死亡可能不是人类的终点 至少科技公司希望如此

创投
2019
03/21
07:32
虎嗅网
分享
评论

我们的生活似乎每天都更加无形化。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事物,比如照片、音乐和电影。但死亡呢?听起来可能难以置信,不过人类尸体也许是下一个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有形物体。

几十年后,到坟前祭奠已故亲友可能会显得很怪异,就像现在还在用盒式录像带一样。到那时,我们的整个死亡体验可能大为不同。

雷 · 库兹韦尔是直言不讳的未来学家,谷歌的工程总监。他认为,不久后计算机将可以与人脑媲美。届时,人类意识将与机器智能融合,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 我们将日益变成非生物,生物部分不再那么重要," 库兹韦尔在 2013 年的一场会议上如此预测 2045 年的情形," 即使生物部分消失,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无需像这样大开脑洞就能看出,我们对待死亡的方式已经在发生巨变。美国殡葬承办人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 年,美国的火葬人数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土葬人数。

拥挤的市内骨灰寄存处和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式火化方法有望延续这一趋势。美国殡葬承办人协会预计,到 2030 年,不到四分之一的死者将会土葬。至于其他的人嘛 …… 这是个问题。

避开传统的死亡归宿

我们处理遗体的方式在变,纪念逝者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洋溢着未来气息的东京 Ruriden 纳骨堂,墙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佛像骨灰龛。亲友刷卡后,多彩的 LED 灯光会照亮相应的佛像。

在其他地方,殡葬公司推出了带有二维码的墓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会打开一个视频或网页。但梅根 · 罗森布鲁姆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罗森布鲁姆是死亡接受运动的领袖和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发起人,她把这些活动称为 " 死亡沙龙 "。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中国科技快讯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3 月 28 日,雷军迎来了自己在博鳌论坛上的首秀。现场传出的视频显示,一向自信的雷军,在短短一个小时的会议的全程双手紧握、略显紧张。
创投
时隔半年,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第一份四季度全年财报终于发布。这份财报也被看作改革的成果反馈,业界关注度之高不言而喻。
创投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康佳集团召开的 2019 年度工作会议上,康佳集团表示,全面振兴康佳,提高资本运营能力,推进子企业二次资本化。
创投
微信生态下的中老年电商仍处于起步阶段,AgeClub相信会有一批独角兽从这里走出,机会就隐藏于流量、平台化、新玩法三方面。
创投
在车里看电影、睡觉,丢掉方向盘,解放驾驶人,以后不用考驾照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对无人驾驶的基本想象。
创投

相关推荐

1
3